南亚高压在高原建立的路径类型及其分析

被引:6
作者
郭准
郭品文
茅懋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亚高压; 移动路径; 热源强弱配置; 大气长波; 触发机制;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9.06.009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48—2006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特征及其触发机制。根据高压的移动情况及其环流等特征发现,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分为东路型,南路型和西路型。对比不同路径的温度场、风场及热源整层积分场等特征,发现不同路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通过SVD分析以及合成分析发现,高原附近热源强弱配置的差异是造成路径差异的可能原因;同时,高原地区热力、动力作用造成的中低纬度的大气长波波型配置对路径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815 / 8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动力学问题.[M].吴国雄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
[2]  
青藏高原气象学进展.[M].章基嘉等编写;.科学出版社.1988,
[3]  
南亚高压.[M].朱福康编著;.科学出版社.1980,
[4]   南亚高压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苏东玉 ;
李跃清 ;
蒋兴文 .
干旱气象, 2006, (03) :68-74
[5]   南亚高压的季节变化与趋暖性 (英文) [J].
钱永甫 ;
张琼 ;
姚永红 ;
张学洪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2, (05) :821-836
[6]   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J].
张琼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1, (05) :569-577
[7]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高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刘辉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5) :525-538
[8]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3) :2-8
[9]   南亚高压的建立及其迁移的数值模拟研究 [J].
章基嘉 ;
彭永清 ;
钱维宏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4, (02) :192-203
[10]   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 [J].
陶诗言 ;
朱福康 .
气象学报, 1964, (04) :38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