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粳稻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7
作者
朱振华
蒋志农
世荣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粳稻育种中心
关键词
高原粳稻; 经济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索高原粳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003和2004年中北部高原粳稻区多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北部粳稻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序依次为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全生育期、结实率、穗总粒数,为云南中北部高原粳稻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表3,参10。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花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关联熵分析 [J].
刘振兴 ;
周桂梅 ;
刘自华 ;
孟庆祥 ;
石春雨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01) :25-28
[2]   小麦主要育种目标的灰色系统方法探讨 [J].
周晓果 ;
张正斌 ;
徐萍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 (02) :81-84
[3]   东北地区春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J].
李玉发 ;
何中国 ;
李淑芳 ;
郭中校 ;
曲祥春 ;
刘洪欣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1) :139-141
[4]   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岳尧海 ;
周小辉 ;
杨贤成 ;
任军 ;
刘俊英 .
玉米科学, 2004, (04) :21-22+25
[5]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作物性状分析上的应用 [J].
岳含云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0, (04) :296-298+302
[6]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高产育种上的应用 [J].
陈举林 ;
刘桂玲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3, (02) :143-145
[7]   海拔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向远鸿 ;
唐启源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2) :94-96
[8]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J].
刘录祥 ;
孙其信 ;
王士芸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03) :22-27
[9]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