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眩晕病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早在《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中有“髓海不足”等记载。《丹溪心法》中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指出“旋运一症,虚者居之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认为当以治虚为主。临床实践证明,一般属虚者居多,如阴虚则肝风内动,血少则失濡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这些虚性眩晕,据我临床观察,一般症状较轻,而病程则较长。至于痰浊壅遏、上蒙清窍,致使清阳不得上升,浊阴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