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产权模糊化: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解释

被引:79
作者
罗必良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农地产权; 产权模糊; 产权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11 [土地改革];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通过对"公共领域"概念的扩展以及对产权模糊本质的揭示,总结我国农地产权模糊的制度演进与内在逻辑,并分析家庭经营背景下的农地产权模糊及其侵蚀,进而明确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确定公共利益的范围,严格限制征用权的行使;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和农田保护的制度补偿。对"内部人控制"问题,必须切断官僚等级制度对土地产权的侵入,从而瓦解职位等级产权制度;改善土地产权的稳定性,遏制土地重新调整过程中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农地流转市场应该逐步转向以农户的完全土地承包权、而不是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6+160 +1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J].
姚洋 .
中国农村观察, 1998, (06) :3-12
[2]   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理论 [J].
季稻葵 .
经济研究, 1995, (04) :42-50
[3]  
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M].姚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所有权、控制与企业.[M].(美)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Demsetz)著;段毅才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  
新制度经济学.[M].(冰)思拉恩·埃格特森(ThrainnEggertsson)著;吴经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
[6]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M].杜润生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