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安徽省梅汛期三次暴雨过程的大气低频振荡背景

被引:7
作者
陈晓红
张娇
机构
[1] 安徽省气象台
关键词
暴雨; 低频振荡; 滤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2004年夏季安徽省降水以及850 hPa涡度、水汽通量散度场进行Morlet小波分析,结果发现:6月中下旬,三者都存在着2~6 d,7~15 d以及18~30 d的振荡周期,并且三者的各频带的低频分量与实际降水距平的对应关系较好。其中18~30 d低频涡旋系统和水汽通量散度具有源自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自西南向安徽省传播特征;7~15 d低频涡旋系统主要是沿着中纬度地区自西向东传入安徽省,低频水汽通量散度则由低纬度地区自南向北传入安徽省。6月中下旬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沿东南—西北向移动的7~15 d低频气旋和反气旋波列,以及安徽省附近低层流场的2~6 d高频变化,为其6月中下旬的三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754 / 7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998年京津冀夏季风的低频振荡与降水的特征 [J].
徐国强 ;
藏建升 ;
周伟灿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03) :297-306
[2]   1998年松嫩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孙力 ;
安刚 .
大气科学, 2001, (03) :342-354
[3]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与东亚大气低频振荡 [J].
陆尔,丁一汇 .
气象学报, 1996, (06) :730-736
[4]   1983与1985年夏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大气低频波的振荡特征 [J].
孙安健,唐国利,黄荣辉 .
大气科学 , 1994, (05) :576-585
[5]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的位涡分析与冷空气活动 [J].
陆尔,丁一汇,李月洪 .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3) :266-274
[6]   中国东部降水和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 [J].
杨广基 .
大气科学, 1992, (01) :103-110
[7]   南半球中纬度准40天振荡及其与北半球夏季风的关系 [J].
何金海 ;
陈丽臻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9, (01) :11-18
[8]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30– 60 day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over asia during 1998 SCSMEX[J] . Chen Longxun,Zhu Congwen,Wang Wen,Zhang Peiqun.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1 (4)
[9]  
A study of circul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Asian and Indian summer monsoons with their interaction[J] . Zhu Qiangen,He Jinhai,Wang Panxi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8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