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修复效应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107
作者
傅小兵
孙同柱
王亚平
杨银辉
蒋礼先
顾小曼
常国友
盛志勇
机构
[1] 解放军第医院!北京,,解放军第医院!北京,,解放军第医院!北京,,解放军第医院!北京,,解放军第医院!北京,,解放军第医院!北京,,解放军第医院!北京,,解放军第医院!北京,
关键词
创伤; 创伤修复;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2-33 [免疫学技术、设备及实验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采用小型猪背部创伤模型,定量研究与比较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 E G 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 F G F)的促修复效应与作用机制。方法 以创伤模型制作器切割小型猪背部皮肤,造成典型全层皮肤损伤。将16 只小型猪背部的160 个创面分成两大组,分别以三种不同剂量的rh E G F(50、10 及0.5 μg/创面)和rh F G F(150、90 及30 U/cm 2 创面)治疗,每组同时各设溶媒为阴性对照。以伤腔容积与创面愈合面积,新生毛细血管计数以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经rh E G F与rh F G F治疗的创面组织修复速度均较同组阴性对照明显加快,表现为肉芽组织生成增多,再上皮化明显以及愈合时间缩短等。定量比较rh E G F 与rh F G F的促修复效果,发现rh E G F的促再上皮化作用明显,而rh F G F对肉芽组织生长有特殊作用,两种生长因子均在中剂量时促修复作用最强。结论 rh E G F和rh F G F促修复效果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它们不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作用机制。组织缺损较大,需大量肉芽填充的创面以应用rh F G F为好,而以再上皮化修复为主的创面则以选择rh E G F为佳。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用药方法探讨 [J].
谷廷敏 ;
牛星焘 ;
陈东明 ;
杨军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7, (05) :8-10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加速猪背部创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J].
付小兵 ;
王亚平 ;
常国友 ;
马诺山 ;
盛志勇 ;
崔彩彬 ;
王德文 .
中华创伤杂志, 1995, (03) :7-9
[3]  
创伤修复基础.[M].付小兵;王德文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4]  
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M].傅小兵 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