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开花期的QTL分析

被引:14
作者
蔡长春
傅廷栋
陈宝元
涂金星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开花期; 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座位(QTL);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由两个春性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DH401(早花)和Q2(迟花)的F1植株通过小孢子培养所获得的DH(doubled haploid)群体中,应用SSR、SRAP及AFLP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并对开花期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在亲本间共检测到263个有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其中SSR标记有88个、SRAP标记101个及AFLP标记74个。其中248个标记分布于19个连锁群(N1-N19),总遗传距离为1 634.7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6.6cM,标记偏分离比例达到27.4%(p<0.01)且主要集中在第4、5连锁群。应用QTLMAPPER 1.6在武汉、和政分别检测到2个和4个控制开花期的主效QTL位点,分别解释了68.63%和75.83%的开花期表型变异,其中有2个主效QTL位点在这两地同时被检测到。另外也分析了影响开花期的上位效应并探讨了本研究结果在实际育种中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水稻抽穗期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J].
岳兵 ;
邢永忠 .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02) :222-228
[2]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芥酸含量的QTL分析(英文) [J].
刘雪平 ;
涂金星 ;
刘志文 ;
陈宝元 ;
傅廷栋 .
作物学报, 2005, (03) :275-282
[3]   不同遗传来源甘蓝型油菜开花期的基因型差异和遗传效应分析 [J].
戚存扣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2002, (04) :455-460
[4]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J].
石淑稳 ;
吴江生 ;
周永明 ;
刘后利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01) :2-6
[5]   植物数量性状QTL体系检测的遗传试验方法 [J].
盖钧镒 ;
管荣展 ;
王建康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 (01) :37-43
[6]   一种有效提取油菜叶片总DNA的方法 [J].
李佳,沈斌章,韩继祥,甘莉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5) :521-523
[7]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D]. 陆光远.华中农业大学 2004
[8]  
Construction of an oilseed rape ( Brassica napus L.) genetic map with SSR markers[J] . J. Piquemal,E. Cinquin,F. Couton,C. Rondeau,E. Seignoret,I. doucet,D. Perret,M.-J. Villeger,P. Vincourt,P. Blanchard.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5 (8)
[9]  
Epistasis and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f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ffecting flowering tim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J] . Thomas E. Juenger,Sáunak Sen,Kirk A. Stowe,Ellen L. Simms.Genetica . 2005 (1)
[10]  
A consensus linkage map for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ividual maps from DH populations[J] . V. Lombard,R. Delourme.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