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生态与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

被引:3
作者
丁晓原
机构
[1] 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媒体生态; 散文; 现代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7.67 [当代(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50106 ;
摘要
为报刊写作,是晚清至五四时期散文最显著而重要的特点。以报刊为媒介载体的散文,其新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外在地影响着散文的体式、语言和风格。同时,媒体的价值取向又规定或部分规定了散文的主题设置。民族国家想象中的媒体与散文现代性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以报刊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是晚清至"五四"的主流媒体为中国现代性建设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而媒体散文是联结报人志怀、报刊功能和民族国家建构的关键词。《时务报》等媒体,生成了其时以"维新"、"新民"为宗旨的论说体散文。五四新文化时期,散文的主题由"新民"置换成"立人",散文语言由文白合体转化为现代白话,散文体式由论议体的一枝独秀变为杂文与美文的双流并呈。五四时期的许多散文作家,既是现代散文理论又是现代散文创作自觉的主体。理论与创作的有机互动,实现了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9+207 +207-20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J].
黄子平 ;
陈平原 ;
钱理群 .
文学评论, 1985, (05) :3-14
[2]  
中国报学史[M]. 岳麓书社 , 戈公振, 2011
[3]  
英美散文研究与翻译[M]. 吉林大学出版社 , 赵秀明, 2010
[4]  
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许纪霖, 2007
[5]  
中国散文小说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陈平原著, 2004
[6]  
想象的共同体[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 2003
[7]  
胡适全集[M]. 安徽教育出版社 , 胡适, 2003
[8]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尔敏著, 2003
[9]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周作人著, 2002
[10]  
麦克卢汉精粹[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加)埃里克·麦克卢汉(EricMcluhan),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