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选择与改良S1家系选择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27
作者
彭泽斌
刘新芝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玉米; 群体改良; 混合选择; 改良S1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完成了玉米群体中综3号(ZZ-3)C0的三轮混合选择和一轮改良S1选择。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对这个群体均有改良效果。经过三轮混合选择,依照两种不同的选择标准而分成的群体ZZ-3(M1)C3和ZZ-3(M2)C3比原始群体分别提高产量12.7%和11.4%,达到1%显著差异水平。经过一轮改良S1选择,所选标准有相应区别的群体ZZ-3(S1-1)C1和ZZ-3(S1-2)C1产量分别提高了8.5%和10.3%,也达到极显著水平。改良S1选择法的一轮选择效果相当于混合选择法的2-3轮。 对中综3号群体所选的目标性状,粒行数以16-20行之间为宜,过分加强粒行数的选择会影响改良群体的效果。 混合选择呈现出逐代累加的选择效果,在上述两种方法中,对产量进行选择,均伴随着穗长、每行粒数、穗粗、百粒重的增长。以粒行数而言,则没有多大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基础群体的平均粒行数19.15已达到相当高值的缘故。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玉米单交种二十年的发展 [J].
吴景锋 .
作物杂志, 1991, (01) :1-4
[2]   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J].
李洪杰 .
辽宁农业科学, 1988, (06) :14-19
[3]   对两个玉米群体进行特殊配合力轮回选择的研究 [J].
陈彦惠 ;
汪茂华 .
作物学报, 1988, (03) :221-226
[4]   全姊妹轮回选择与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初步研究 [J].
赖仲铭 ;
杨克诚 .
作物学报, 1983, (01) :7-16
[5]  
Comrparative performance of S: Progenies and Test-Cross of Corn. Genter C F, M W Alexander. Crop Science .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