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COPATH模型的东海区生物资源能量流动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18
作者
李睿 [1 ]
韩震 [1 ,2 ,3 ]
程和琴 [4 ]
江红 [4 ]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2]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上海海洋大学防灾减灾中心
[4]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资源; 能量流动; 东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 [水产资源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根据国际水生资源管理中心网站的东海区生物资源数据和历史资料数据,利用Ecopath模型对东海区生物资源能量流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东海生态系统存在4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碎屑和浮游植物;第二营养级是一些草食性的动物;第三营养级为第一级肉食动物;第四营养级为第二级肉食动物,并且大多为杂食性鱼类。东海区生态系统分为32个功能组。东海区Ecopath模型基本参数主要有:生物量(B)、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P/B)、消耗量与生物量的比值(Q/B)和生态转移效率(EE)。Ecopath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总捕获为5.761t(/km2·a)、总消耗量为2621.630t/(km2·a)、总输出为106.339t/(km2·a)、流向碎屑总量为1303.487t(/km2·a),总生物量(不包含碎屑)为73.478t/km2,系统总流量为5393t(/km2·a),数据表明东海区的营养水平、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初级生产力与呼吸量的比值为0.825,说明东海区生物资源栖息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生态系统连接指数和系统杂合度分别为0.172和0.199,表明东海区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的捕食活动复杂性还比较低;捕获平均营养级为3.1,较往年有所降低,说明东海区的生物资源处于退化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600 / 6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与环境.[M].郑元甲等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鲐鱼和蓝点鲅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研究.[D].于淼.中国海洋大学.2003, 03
[3]  
东海渔业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区情景模拟分析.[D].江红.华东师范大学.2008, 11
[4]  
中国近海食物网及鱼类营养动力学关键过程的初步研究.[D].张波.中国海洋大学.2005, 08
[5]  
Variations in the abundance of fisheries resources and ecosystem structure in the Japan/East Sea.[J].Chang Ik Zhang;Jae Bong Lee;Young Il Seo;Sang Cheol Yoon;Suam Kim.Progress in Oceanography.2004, 2
[6]  
GBR-prawn: modelling ecosystem impacts of changes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of the commercial prawn (shrimp) trawl fishery in the far northern Great Barrier Reef.[J].Neil A Gribble.Fisheries Research.2003, 1
[7]   METABOLIC TYPES AND GROWTH TYPES [J].
VONBERTALANFFY, L .
AMERICAN NATURALIST, 1951, 85 (821) :111-117
[8]   东海区带鱼和小黄鱼渔业生物学的研究(英文) [J].
林龙山 ;
程家骅 ;
李惠玉 .
海洋渔业, 2008, (02) :126-134
[9]   基于Ecopath模型的北部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J].
陈作志 ;
邱永松 ;
贾晓平 ;
黄梓荣 ;
王跃中 .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03) :460-468
[10]   捕捞对海洋鱼类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程家骅 ;
姜亚洲 .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02) :35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