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5
作者
杨武德
郝晓玲
张云亭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太谷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AD模型; 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农大139等7个冬小麦品种进行4×3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亲本、F1和F2的株高、主穗穗长、单株穗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6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主穗长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而单株穗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主要受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矮2杂交后代易选到矮株,奥里生杂交后代易得到大穗材料,农林10号和奥里生的杂交后代分蘖力将加强,814的杂交后代小穗数增多,814杂交后代千粒重增高.所有产量性状未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27 / 53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作物品种间杂种优势遗传分析的新方法 [J].
朱军 ;
季道藩 ;
许馥华 .
遗传学报, 1993, (03) :262-271
[2]   作物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 [J].
朱军 .
生物数学学报, 1993, (01) :32-44
[3]   小麦品种及突变体八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J].
侯广云,王文美,井立玲,刘树玉,李新华 .
核农学报, 1994, (01) :19-24
[4]   普通小麦主要性状的双交效应分析 [J].
王福亭 ;
崔党群 ;
郑天存 ;
李新平 .
作物学报, 1994, (04) :432-438
[5]   小麦F-1杂种优势分析 [J].
冯朝章,余泽高 .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4, (03) :14-18
[6]   黄淮流域南片小麦品种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分析及其育种目标研究 [J].
王福亭 ;
郭瑞林 ;
宋长江 .
作物学报, 1994, (05) :55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