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水及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入渗补给规律

被引:24
作者
霍思远 [1 ,2 ]
靳孟贵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关键词
降水入渗补给; 灌溉回归水; 垂向入渗补给; 数值模拟; HYDRUS; 衡水地区;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5.05.02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天然降水和人工灌溉是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详细分析降水变化规律及灌溉制度的影响有利于深入认识补给及正确评价入渗补给量,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测资料,用HYDRUS软件建立一维变饱和流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分析了衡水地区近60年在天然降水条件下的垂向入渗补给规律,以及在年周期内灌溉活动对于入渗补给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为66.6 mm/a;枯水年份降水入渗补给量为30 mm/a,丰水年入渗补给量为120~150 mm/a;年补给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入渗补给系数与降水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入渗补给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实验条件下小麦底墒水与玉米灌溉对应入渗补给系数较大,实际灌溉中应基于当年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合理的灌水定额。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3+21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Changes of Vertical Groundwater Recharge with Increase in Thickness of Vadose Zone Simulated by One-Dimensional Variably Saturated Flow Model.[J].Siyuan Huo;Menggui Jin;Xing Liang;Dan Lin;.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4, 06
[2]   华北平原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分析 [J].
谭秀翠 ;
杨金忠 ;
宋雪航 ;
查元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 (01) :73-81
[3]   河北省平原区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J].
张彦增 ;
秦建文 ;
乔光建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 9 (04) :63-65+90
[4]   华北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谭方颖 ;
王建林 ;
宋迎波 .
气象, 2010, 36 (05) :40-45
[5]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综合分析 [J].
李金柱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 36 (02) :29-33
[6]   鲁北平原区井灌回归系数分析 [J].
玉洪超 ;
聂庆林 ;
聂秋月 ;
刘新征 .
地下水, 2008, (03) :17-19+23
[7]   太行山山前平原作物系数与降水年型关系探讨 [J].
韩淑敏 ;
程一松 ;
胡春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5) :152-158
[8]  
包气带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D].林丹.中国地质大学.2014, 02
[9]  
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性能动态特征及其主要栽培措施效应.[D].付雪丽.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10
[10]  
地下水补给评价方法研究.[D].汪丙国.中国地质大学.200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