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广元地区大隆组有机质富集规律

被引:40
作者
李红敬 [1 ,2 ]
解习农 [2 ,3 ]
林正良 [2 ,3 ]
颜佳新 [4 ]
周炼 [5 ]
熊翔 [3 ]
苏明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4]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碳; 二叠系; 大隆组; 广元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西北广元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主要为碳酸盐岩、硅质岩和页岩互层沉积。对四川广元长江沟剖面进行精细解剖的结果表明,大隆组中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16%14.6%,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岩性关系密切,高有机碳质量分数赋存于黑色页岩和纹层状灰岩中,其中碳酸盐岩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纹层厚度呈反比,即纹层厚度越大有机碳质量分数越低。大隆组优质烃源岩位于大隆组中部岩段,岩性组合为黑色页岩和硅质岩互层,间夹薄层状灰岩或纹层状灰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的富集明显受控于沉积阶段及早期成岩阶段的氧化还原条件。综合分析表明大隆组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受晚二叠世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生物生产力、深部热液流体的影响,其中厌氧、缺氧环境是大隆组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高生物产率是有机质富集的前提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鄂湘黔桂地区大隆组的沉积特征及与烃源岩的关系 [J].
蔡雄飞 ;
张志峰 ;
彭兴芳 ;
冯庆来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74-780
[2]   四川盆地及邻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海槽的深水沉积特征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张静 ;
宋蜀筠 ;
刘划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5) :702-714
[3]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内发现大隆组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宋蜀筠 .
天然气工业, 2006, (09) :32-36+162
[4]   贵州寒武系底部碳同位素负异常的地层学和生物学意义 [J].
杨瑞东 ;
朱立军 ;
王世杰 ;
姜立君 ;
张位华 ;
高慧 .
地质学报, 2005, (02) :157-164
[5]   缺氧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 [J].
王争鸣 .
甘肃地质学报, 2003, (02) :55-58
[6]   白垩纪黑色页岩与海水含氧量变化——以西藏南部为例 [J].
万晓樵 ;
刘文灿 ;
李国彪 ;
李艳 .
中国地质, 2003, (01) :36-47
[7]   川西北广旺地区二、三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气源初探 [J].
蔡开平 ;
王应蓉 ;
杨跃明 ;
张荣曾 .
天然气工业, 2003, (02) :10-14+12
[8]   古海洋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新指标 [J].
陈建芳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3) :402-410
[9]   西成铅锌矿田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 [J].
孙省利 .
甘肃地质学报, 1999, (02) :58-64
[10]   秦岭造山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盆地格局与构造演化 [J].
杜远生 ;
殷鸿福 ;
王治平 .
地球科学, 1997, (04)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