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23
作者
袁顺达 [1 ,2 ,3 ]
彭建堂 [3 ]
李向前 [1 ]
彭麒麟 [4 ]
符亚洲 [3 ]
沈能平 [3 ]
张东亮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 香花岭锡业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方解石; C、O、Sr同位素; 成矿流体;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对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早、晚两期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期方解石具有相对较低的δ13CPDB(-5.4‰-1.4‰)、δ18OSMOW(+6.1‰+13.9‰)和较高的87Sr/86Sr值(0.7101~0.7230);而成矿晚期方解石则具有相对较高的δ13CPDB(+0.2‰+0.6‰)、δ18OSMOW(+19.4‰+21.5‰)和较低的87Sr/86Sr值(0.7101)。分析认为,成矿早期方解石为岩浆热液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产物,成矿流体中的碳源于岩浆碳和海相碳酸盐岩;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成矿早期方解石为成矿溶液发生0.05~0.1摩尔分数的CO2去气作用的产物。而成矿晚期方解石主要为矿区碳酸盐岩低温淋滤的产物,流体中的碳主要源于矿区碳酸盐岩围岩。成矿流体中的Sr源于矿区花岗岩和碳酸盐岩,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岩浆来源的Sr逐渐减少,而碳酸盐岩围岩提供的Sr比例不断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522 / 1530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