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素营养及其诊断

被引:10
作者
孙羲
林荣新
马国瑞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农业化学教研组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含量; 含氮量; 穗肥; 追肥; 幼穗分化; 穗分化; 粒肥; 氮素营养; 大量元素营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田间试验与化学分析相结合来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氮情况。试验是在浙江省分布较广的三种水稻土:黄斑坤、青紫泥和小粉土上进行。选用各种早、晚稻品种进行了三年试验,所得结果归纳如下: 1.在稻穗分化初期,检定半展开叶片或针叶中的天门冬酰胺,如有出现,表示水稻植株中氮素营养充足,无需追施氮肥;否则,应追施穗肥。检定天门冬酰胺可作为晚稻是否施用穗肥的诊断方法。 2.就早稻而言,稻穗分化期和拔节期几乎同时进行。这时施用氮肥会造成节间伸长,引起倒伏。因此氮肥须延至抽穗期使用。在试验条件下,检定叶鞘中淀粉含量A/B比[即淀粉碘反应的叶鞘长度(A)/叶鞘总长度(B)],大于0.56~0.70,表示氮营养不足,喷施尿素,可提高产量;当A/B比小于0.4~0.5,表示不需要氮素,喷施尿素,对各品种增产或减产效果均不显著。在抽穗期进行叶鞘淀粉碘反应检定,可作为早稻是否需用粒肥的诊断。 3.水稻各生长期对土壤有效氮(0.5N E2SO4水解)的需要是不同的。品种农垦58在分蘖期,土壤有效氮低于6.7毫克/100克土,分蘖少;但也不要超过7.3毫克/100克土。在幼穗分化期,土壤有效氮每百克干土低限为6.4毫克,高限为7.3毫克。当土壤有效氮在以上两生育期如小于低限或大于高限,则水稻生长不正常,产量很低。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