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119
作者
曹正霖
钟世镇
徐达传
机构
[1] 广州市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临床解剖学;
D O I
10.13418/j.issn.1001-165x.2000.04.004
中图分类号
R322 [人体解剖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1 ;
摘要
目的 :为寰枢椎区病损机制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15 0例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枢椎标本上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寰椎上关节面内倾角、下关节面外倾角及侧块内倾角两侧不对称分别占 19.3 %、10 .7%和 7.3 % ;椎动脉沟处形成沟环者占 16 .0 % ;所有横突孔的前后径和横径均大于 4mm ;后弓内侧半距仅为外侧半距的 1/2。枢椎椎弓根内倾角变异较大 (-3 .5°~2 1.5°) ;齿突腰部宽度小于 9mm者占 71.2 % ,齿突后倾角的变异较大 (0°~ 2 2°) ;2 7.5 %的椎动脉在经过枢椎侧块下方时会形成一动脉压迹沟 ,致使侧块外端和椎弓根变薄。结论 :①寰枢椎的解剖学形态与其生物力学性质及损伤机制密切相关 ;②手术时寰椎前弓向外显露不宜超过 2 0mm ,后弓切除向外不宜超过 10mm ,经寰枢外侧关节融合或内固定术应选择在关节的内侧 2 /3 ;③大部分中国人不适宜于两枚齿突螺钉内固定术 ;④ 2 7.5 %的中国人不适宜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枢椎椎弓根变异较大 ,手术前应作CT检测。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齿突形态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J].
瞿东滨 ;
金大地 ;
江建明 ;
陈祥鋆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9, (04) :338-339
[2]   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 [J].
王超 ;
党耕町 ;
刘忠军 .
中华骨科杂志, 1999, (08) :7-9
[3]   寰椎测量及临床意义 [J].
朱海波 ;
贾连顺 ;
孙启全 ;
许涛 ;
阎明 ;
寇庚 .
解剖学杂志, 1997, (06) :51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