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萌发种子淀粉酶活性和GA的调节

被引:10
作者
杨煜峰
施天生
陆定志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杭州师范学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基金;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淀粉酶; 同工酶; 赤霉素(GA3);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化学测定和同工酶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在萌发初期淀粉酶酶带起动快、表达早,使萌发初3天有较明显的总淀粉酶和α-淀粉酶活性优势。杂交水稻种子胚乳预存有α-淀粉酶是造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内在基础。这种预存酶的电泳特性与萌发期间出现的三区酶带中的A带一致,并非新带。杂交水稻种子形成期间未出现干种子中预存的α-淀粉酶带(A),而只测得Rf值较小的淀粉酶带。由此推测,预存的α-淀粉酶可能是种子成熟后经内部的生化修饰而激活的。GA3对不同α-淀粉酶合成的作用并非一致,C带需要GA3的诱导,而A带则相反。放线菌素D对萌发种子淀粉酶各带的合成无抑制效应。另外,还对水稻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指标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杂交稻三系及F1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与胚乳物质消长关系 [J].
陆定志 ;
施天生 ;
陈龙飞 ;
程春建 .
杂交水稻, 1988, (02) :31-34+4
[2]   赤霉酸对杂交水稻种子淀粉酶同工酶形成的调节机理研究初报 [J].
杨煜峰 ;
陆定志 .
中国水稻科学, 1988, (01) :45-47
[3]   杂交水稻干种子内存在α-淀粉酶 [J].
陆定志 ;
杨煜峰 ;
施天生 ;
陈龙飞 .
植物生理学报, 1987, (04) :418-421
[4]   杂交水稻及其亲本三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同工酶分析 [J].
杨煜峰 ;
毛华菊 ;
陆定志 .
杂交水稻, 1986, (04) :32-34
[5]   论水稻杂种优势与酯酶同工酶谱 [J].
邓鸿德 ;
王桂元 .
杂交水稻, 1986, (01) :42-46
[6]   水稻三系及其杂种F1的酯酶同工酶比较及杂种优势预测 [J].
易琼华 ;
师素云 ;
姜靳若 ;
杨荣度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4, (05) :506-512
[7]   赤霉素在促进禾谷类种子水解酶合成和分泌中的作用机理 [J].
何雪晖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1, (06) :12-17
[8]   植物同工酶及其在作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J].
李继耕 .
作物学报, 1980, (04) :245-252
[9]  
A simple metho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α-and β-amylase. Bilderback, D. E. Plant Physiology .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