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破裂传播速度与破坏性地震的烈度分布——浅源地震的断层不均匀性与短周期波动的多普勒效应

被引:4
作者
小山顺二
郑斯华
机构
[1] 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理学部地球物理学教室
[2]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中国北京
关键词
破裂传播速度; 地震烈度; 断层不均匀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震的等震线不仅反映了地震的大小,而且也反映了地震断层过程的类型和破裂速度.单侧破裂的断层过程呈现出蛋型的等震线,而双侧破裂的断层过程呈现出椭圆的等震线,等震线的长轴与短轴之比对于破裂传播速度十分敏感.本研究利用理论等震线与观测结果相比较的方法,确定了1964年日本新地震、1983年日本海中部地震、1975年中国海城地震和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的破裂传播速度、断层类型以及断层走向.得到的断层破裂速度是剪切波的0.7—0.9倍.这些值比用长周期地震波所确定的要稍大.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对烈度起主要影响的短周期地震波强烈地依赖于小尺度的断层不均匀破裂过程,以及局部的破裂传播的开始和终止;而由长周期波所得到的破裂速度却反映了在整个断层上破裂传播的平均过程.根据等震线图所得出的断层类型及断层走向与其它独立方法的结果相一致.这意味着本方法可以应用于推断某些历史地震的断层类型、破裂传播速度及破裂传播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201+273 +27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 编, 1982
  • [2] 海城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蒋凡编著, 1978
  • [3] Computation of wave fields in inhomogeneous media-Gaussian beam approach .2 cerveny,V,Popov,M. M,Psencik,I. Geophys. J. R.astr. Soc . 1982
  • [4] Rupture complexity of the 1970 Tonghai and 1973 Luhuo earthquakes, China, from P wave inver-sion, and relationship to surface faulting .2 Zhou H,Allen C,Kanamori H. Bull Seism Soc Amer . 1983
  • [5]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radiation from small strike—slip earthquakes at close distances .2 Campillo,M.,Bouchon,M. Bull. Seism. Soc. Am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