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区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

被引:19
作者
梅冥相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上扬子区; 寒武系; 娄山关群; 白云岩; 层序地层格架; 古地理背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其邻区的寒武系娄山关群发育一套化石贫乏的浅水台地相白云岩,横跨中、上寒武统,厚度上千米,自北西向南东随着沉积环境水体的加深逐渐相变为开阔海台地相灰岩、陆棚相泥页岩等。由于化石贫乏难以进行详尽的年代地层划分,但是发育石盐假晶泥晶白云岩所反映的沉积环境水体变浅以及发育颗粒白云岩所反映的水体加深,表明可以应用从岩相序列到沉积相序列的方法对该套白云岩进行层序地层划分,成为在“海平面变化的框架内探讨沉积相迁移”的典型代表。巨厚的贫乏化石的娄山关群白云岩与下伏厚度较小、产三叶虫化石的陡坡寺组白云质细粒混合岩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们组成了1个二级层序,并可以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陡坡寺组细粒混合岩系代表了二级海侵作用所造成的水体加深,而娄山关群白云岩自北西向南东进积尖灭则代表了二级海退过程所造成的水体变浅。该二级层序本身即是1个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列,其相序组构与三级层序相似,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与那些由岩相序列所组成的若干环潮坪型米级旋回也具有相似性。因此研究区娄山关群白云岩构成了1个复杂而有规律的、独特的层序地层格架,并由此反映了沉积物的时间演变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代表了其古地理演变过程既受制于海侵加深和海退变浅的时间过程,同时又受控于沉积环境水体自北西向南东由浅变深的空间变化过程。娄山关群白云岩的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是沉积物的时间演变序列以及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并根据这种规律性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3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J].
梅冥相 ;
张丛 ;
张海 ;
孟晓庆 ;
陈永红 .
现代地质, 2006, (02) :195-208
[2]   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J].
梅冥相 ;
周鹏 ;
张海 ;
陈永红 ;
聂瑞贞 .
古地理学报, 2006, (02) :219-231
[3]   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划分 [J].
梅冥相 ;
聂瑞贞 ;
张海 ;
陈永红 ;
孟晓庆 .
现代地质, 2006, (01) :49-60
[4]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高于庄组臼齿状构造的层序地层位置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J].
梅冥相 .
古地理学报, 2005, (04) :437-447
[5]   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的初步研究 [J].
梅冥相 ;
马永生 ;
邓军 ;
张海 ;
孟晓庆 ;
陈永红 ;
聂瑞贞 ;
张从 .
现代地质, 2005, (04) :551-562
[6]   中国沉积学的今后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 [J].
孙枢 .
地学前缘, 2005, (02) :3-10
[7]   从定量岩相古地理学谈华南地区海相地层油气勘探 [J].
冯增昭 .
古地理学报, 2005, (01) :1-11
[8]   贵州东部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及台地演化 [J].
王贤 ;
张秀莲 ;
孙宇 ;
林勋 ;
覃天 ;
曲伟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440-449
[9]   中国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J].
冯增昭 ;
彭勇民 ;
金振奎 ;
鲍志东 .
古地理学报, 2002, (03) :1-10
[10]   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J].
冯增昭 ;
彭勇民 ;
金振奎 ;
鲍志东 .
古地理学报, 2002, (01) :1-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