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经络诊察体系及临床应用

被引:13
作者
徐振华
符文彬
刘建华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科
关键词
内经; 经络诊察; 经络辨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1 [中医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5 ;
摘要
系统总结《内经》的经络诊察体系。认为《内经》经络诊察体系的基础是十二经脉病证、奇经八脉病证以及特定穴理论等。经络诊察的方法有问、审、切、循、按等,经络的病理改变主要有络脉颜色的改变、经脉循行部位形态的改变、经络循行路线的寒热变化以及经络循行通路的感觉反应的改变,并以此确定了刺络放血、巨刺、缪刺等治疗方法,后世依此形成了经络电阻测量、知热感度等检测方法及热敏灸等治疗方法,并将形成经穴药理学等新学科。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一种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及其临床意义 [J].
陈日新 ;
康明非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 (02) :29-30
[2]   海洛因依赖者脊柱阳性反应点观察 [J].
胡军 ;
陆英 ;
辛玉虎 ;
李煜 ;
宗蕾 ;
赵善祥 ;
李申 ;
不详 .
中国针灸 , 2000, (10) :35-36+4
[3]   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附视频 [J].
徐振华 ;
耿翠芳 ;
唐勇 .
四川中医, 1998, (02) :48-48
[4]   腧穴对药物(化学性刺激)的反应性 [J].
刘祖舜 ;
周爱玲 ;
丁斐 ;
邵政一 .
上海针灸杂志, 1996, (05) :34-36
[5]   至阳穴在海洛因戒断治疗中的效应 [J].
王晓中,马素兰,马毅钧 ;
不详 .
中国针灸 , 1996, (10) :19-20
[6]   察经在针灸临床的运用 [J].
徐振华 ;
耿翠芳 .
四川中医, 1995, (05) :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