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转基因棉氮代谢生理变化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陈后庆
刘燕
张祥
陈德华
机构
[1]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
[2]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Bt转基因棉; 氮代谢; 生理变化;
D O I
10.16872/j.cnki.1671-4652.2004.04.005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田间条件下,对Bt杂交棉科棉1号和常规棉新洋822及其亲本的氮代谢生理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t棉的氮代谢较强,以盛铃期最为明显,表现为叶片全氮含量明显升高,科棉1号和新洋822在盛铃期分别比亲本增加36.01%和18.96%,而棉铃全氮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盛铃期科棉1号和新洋822叶片游离氨基酸分别增加10.86%和9.44%,可溶性蛋白分别增加9.82%和8.31%。叶片硝酸还原酶(NR)、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增强,科棉1号和新洋822盛蕾期NR活性比其亲本分别高28.37%和12.83%;GPT活性在盛蕾期和盛铃期比亲本分别增加10.51%、4.38%和39.04%、29.05%,蛋白酶活性则明显下降。因此对于Bt基因导入的棉花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及时调控棉株氮代谢生理强度,以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温胁迫对Bt转基因棉叶片毒蛋白含量的影响 [J].
周桂生 ;
封超年 ;
周青 ;
张网定 ;
陈后庆 .
扬州大学学报, 2003, (04) :75-77
[2]   保铃棉32B高产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杨良佐 ;
柴新荣 ;
陈新乐 .
江西棉花, 2001, (03) :38-39
[3]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应用现状及建议 [J].
汪若海 ;
李秀兰 .
生物技术通报, 2000, (05) :1-6
[4]   转基因抗虫棉在生产应用中的缺陷与对策 [J].
柴新荣 ;
汪诗新 ;
江礼斌 .
中国棉花, 2000, (06) :33-33
[5]   华北地区棉铃虫与转Bt杀虫蛋白基因棉花间的互作研究 [J].
赵建周 ;
赵奎军 ;
卢美光 ;
范贤林 ;
郭三堆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05) :1-6
[6]   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光合生产及干物质分配特点研究 [J].
陈德华 ;
王兆龙 ;
吴云康 ;
徐冰 ;
蔡瑞生 .
棉花学报, 1998, (01) :34-38
[7]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育特性初探 [J].
吴云康 ;
陈德华 ;
段海 ;
王青华 ;
王少峰 .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02) :19-22
[8]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性鉴定 [J].
束春娥 ;
柏立新 ;
孙以文 ;
孙洪武 ;
黄骏麒 ;
倪万潮 ;
吴敬音 ;
张震林 ;
束春娥 .
江苏农业学报, 1997, (01) :23-27
[9]   棉花害虫生物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J].
夏敬源,文绍贵,崔素贞,胡发清,马丽华 .
棉花学报, 1996, (05) :225-228+234
[10]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 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