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与驱动因素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33
作者
乔伟峰 [1 ]
孙在宏 [1 ]
邵繁荣 [2 ]
倪婷 [1 ]
冯松松 [1 ]
张果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苏州市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
高度城市化区域; 土地利用; 结构演化; 驱动因素; 苏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分析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以及驱动因素,可为优化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1998~2008年苏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指标测算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8~2008年,苏州市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农业结构调整明显;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急剧增加,与耕地减少呈显著负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提升;苏州全域耕地、园地、城市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均为昆山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分别是张家港市和吴江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人文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驱动因素主要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实现"效率型"土地利用模式,注重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结合是今后土地利用努力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57 / 5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分析 [J].
张国坤 ;
邓伟 ;
张洪岩 ;
宋开山 ;
李恒达 .
地理学报, 2010, 65 (09) :1111-1120
[2]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
[3]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J].
刘俊 ;
陆玉麒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9, (04) :307-313
[4]   1996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研究 [J].
刘俊 ;
董平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2) :79-84
[5]   分维模型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J].
刘晓辉 ;
吕宪国 ;
董贵华 .
地理科学, 2008, 28 (06) :765-769
[6]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及其生态环境响应 [J].
涂小松 ;
濮励杰 .
地理研究, 2008, (03) :583-593+728
[7]   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J].
陈志 ;
胡勇 ;
刘成武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6) :8299-8301+8332
[8]   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理研究 [J].
张祖陆 ;
王琳 .
地理科学, 2007, (01) :40-44
[9]   北方13省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J].
李月臣 ;
刘春霞 .
地理科学, 2007, (01) :45-52
[10]   重庆江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驱动力分析 [J].
何丹 ;
刁承泰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2) :24-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