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盆地州景矿第三系褐煤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研究 Ⅳ.单化合物碳稳定同位素推断生物标志物起源

被引:3
作者
王铁冠
机构
[1] 石油大学
关键词
褐煤;陆生植物蜡链烷烃;萜类;微生物藿烷;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5.04.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个未成熟褐煤抽提物中,高等植物生源化合物的同位素值在全煤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27.0‰)的±2‰范围内,表明相似成煤植物对这些化合物的贡献,或者其成煤植物经历过相似的生物合成分馏效应。所检测的萜烃类按同位素差异分为两组:二萜类(δ13C值-25.0±1.4‰)和倍半萜类(δ13C值-25.9±1.5‰)平均较全煤样富集1~2%。13C,而奥利烷-乌散烷-羽扇烷型衍生物(δ13C值-29.0±0.8‰)平均比全煤样减少1~2‰13C。C15~C35正烷烃δ13C平均值-32.4±0.6‰,据此表明C17~C22和C22~C33正烷烃的同位素值与上述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异。与全煤样相比较,该煤样抽提物的藿烷衍生物13C值则减少8~34‰,标志在成煤过程中甲烷的细菌循环起着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1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