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
被引:40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马玉寿
李青云
王启基
施建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来源: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牦牛放牧率;
小嵩草高寒草甸;
暖季草场;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相关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通过对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得出,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减小,杂类草比例增加;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 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当放牧率为2.30头/hm2 时, 1998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放牧率为2.04头/hm2 时, 1999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1998和1999年对照组0~30 cm地下生物量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的1.1,1.4,1.5倍和1.1,1.6,1.7倍;1998年各放牧处理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为:0~10 cm占87.18%88.38%,10~20 cm占8.19%9.55%,20~30 cm占2.87%3.44%;1999年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 10 ~ 20 cm占7. 14% ~ 9. 34%, 20 ~ 30 cm占2.25%3.5%;另外,1999年各处理组0~1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高于1998年,而10~20和2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低于1998年。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回归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