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变更权之殇——兼论中国法律发展的自主性问题

被引:9
作者
聂卫锋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变更权; 撤销权; 意思表示; 法律行为; 利益诉求;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8.06.009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民法总则》在法律行为效力的规范点上,突然废除了《民法通则》《合同法》创立、演变至今的变更权制度。变更权制度在我国法上存在严重的规范不足,在学术史上变更权也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重视。意思表示瑕疵或法律行为效果失衡使得不同的表意人、当事人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单独的撤销权并不能完全替代实现变更权可以实现的规范目的。变更权在我国法上具有体系正当性,区分救济的差异利益诉求类型从而配置变更权,而非一概废除变更权,才是我国《民法总则》及民法典的正确选择,亦是中国法律发展自主性的应然要求。从立法论角度考虑,在民法典合同编之中应当维持并完善合同法领域的变更权,甚或直接修订《民法总则》的对应规则;从解释论的角度考虑,变更权可以通过司法解释或法教义学的操作,继续存在于纠纷解决的司法实践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4+195 +19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编者按 [J].
薛军 .
中外法学, 2017, 29 (03) :565-566
[2]   论可撤销法律行为的变更问题 [J].
朱广新 .
法学, 2017, (02) :67-79
[3]   《合同法》第54条第1款第2项(显失公平制度)评注 [J].
贺剑 .
法学家, 2017, (01) :155-174+180
[5]   比例原则在私法中的普适性及其例证 [J].
纪海龙 .
政法论坛, 2016, 34 (03) :95-103
[6]   论重大误解的可变更效力 [J].
张传奇 .
中外法学, 2014, 26 (06) :1556-1572
[7]   论法律行为变更权的期间限制——基于解释论的立场 [J].
徐涤宇 .
中国法学, 2009, (06) :55-64
[8]  
合同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永军, 2016
[9]  
合同法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郭明瑞, 2016
[10]  
中国民法典草案立法建议[M]. 法律出版社 , 于海涌,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