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12
作者
任玉芳 [1 ]
马玉斌 [2 ]
耿秀梅 [3 ]
陈云 [2 ]
翟秀珍 [1 ]
张鹤鸣 [1 ]
张斌 [1 ]
机构
[1]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 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
[3] 河北省蔚县吉家庄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率; P-选择素; 血液流变学; hs-CRP; 药效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效学。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盐组(对照组)、丹参多酚酸盐+依达拉奉组(试验组),每组60例。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 ml溶解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静脉滴注,1次/d;试验组在给予相同剂量丹参多酚酸盐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2组其他常规治疗措施无差异。疗程均为14 d。观察用药前后2组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hs-CRP、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2组自身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hs-CRP、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降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顺应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hs-CRP、血液流变学;减轻了脑组织的损伤,改善了患者预后机体机能,使二药的药效得到了充分发挥。
引用
收藏
页码:2294 / 229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不同剂量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J].
鲁文果 ;
姜丹 ;
彭军 ;
张苏明 .
疑难病杂志, 2013, (12) :908-910
[2]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J].
黄家星 ;
林文华 ;
刘丽萍 ;
濮月华 ;
谭泽峰 ;
徐安定 .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04) :285-293
[3]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张示渊,苏俊红.中国医药. 2011 (08)
[4]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J].
袁俊兴 ;
王浩 ;
张子铭 ;
唐似锦 .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07) :92+95-92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孙颖,刘持善.中国医药. 2010 (11)
[6]   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J].
罗建宁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10) :1546-1547
[7]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张震 ;
尹泽黎 ;
刘育进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7 (01) :65-67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C3水平变化及意义 [J].
郭景瑞 ;
朱传英 ;
王敏 .
山东医药, 2008, 48 (44) :39-41
[9]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 [J].
任玉芳 ;
李方江 ;
孙建经 ;
张斌 ;
宋郁珍 ;
李会贤 .
临床荟萃, 2008, (10) :752-753
[10]   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J].
丁建平 ;
宿英英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8, (05) :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