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长江口拦门沙航道(北槽)回淤分析
被引:7
作者
:
钟修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海大学海洋及海岸工程研究所,河海大学海洋及海岸工程研究所,
钟修成
任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海大学海洋及海岸工程研究所,河海大学海洋及海岸工程研究所,
任苹
机构
:
[1]
河海大学海洋及海岸工程研究所,河海大学海洋及海岸工程研究所,
来源
:
河海大学学报
|
1988年
/ 06期
关键词
:
长江口;
拦门沙;
航道;
回淤;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北槽是长江四个出口之一.在拦门沙有8公里长的航道水深不足,1984年进行了疏浚.资料表明:挖槽航道内,大潮冲刷,小潮淤积.在洪季小潮时,滞流点移向挖槽段下游.由于絮凝和扩散作用,河流带下的泥沙沉积在滞流点向陆一侧的挖槽段内.在枯季小潮时,滞流点移到挖槽段上游,但密度水流把横沙东滩串沟和九段沙下泄的泥沙推到上游,那里的切力小于临界冲刷切力,淤积的泥沙不能再一次悬浮.这样,淤积的位置与每一潮的涨潮水流搬运泥沙之距离有关,因此实际的回淤地点一般与洪季小潮时回淤相同,均发生在相对较短的挖槽段内.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Salinity intrusion effects in estuary shoaling. Partheniades E. . 1970
←
1
→
共 1 条
[1]
Salinity intrusion effects in estuary shoaling. Partheniades E. . 197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