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4
作者
刘宝柱
李从先
业治铮
机构
[1]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
[3] 地矿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地球化学;
D O I
10.16441/j.cnki.hdxb.1998.01.023
中图分类号
P59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首次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的硅铝率在2.80~3.37之间,说明该层已经发生了较强的土壤化作用,可以确定为古土壤。古土壤层土体样品与胶体样品的化学全量分析结果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只能用胶体样品来研究古土壤特征。在古土壤中,SiO2、Al2O3、MgO、TiO2、K2O相对积聚,而Fe2O3、CaO、MnO、Na2O、P2O5相对淋溶。在剖面上,SiO2/(MgO+CaO)的分子比值变化规律表明气候逐渐湿润
引用
收藏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中的植物硅酸体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刘宝柱,李从先 ;
业治铮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5, (02) :17-24
[2]   沉积磁组构在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J].
刘宝柱,李从先,业治铮,丛友滋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02) :55-62
[3]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中的古土壤特征 [J].
李萍 ;
孙和平 .
上海地质, 1991, (01) :16-24
[4]   珠江三角洲滨海低地土壤的特性及其改良利用途径 [J].
程国佩 .
土壤学报, 1964, (04) :432-441
[5]  
黄海晚第四纪沉积[M]. - 海洋出版社 , 刘敏厚等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