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类劳动者”法律主体的制度设计

被引:21
作者
盖建华
机构
[1]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共享经济; 类劳动者; 包容审慎监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55 [劳动保险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共享经济以互联网为依托,形成了自由灵活的用工关系。这种新型用工形式给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劳动法规范中劳动主体的"二分法"体系带来较大冲击,继而使政府监管面临一定困境。从平衡共享经济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理念出发,有必要在我国增设"类劳动者"这一法律主体,从而为政府包容审慎监管提供便利。"类劳动者"介于劳动者和劳务者之间,其在人身从属性上弱于劳动者,在经济从属性上则强于劳务者。因此,政府对"类劳动者"进行的倾斜保护应当弱于标准劳动关系,而高于具有更高自主性的劳务关系。在具体的保护方式上,政府可以先明确一些通用性的保护措施,然后再根据实践情况探索具体的突破性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我国网约车监管中的法律价值冲突及其整合 [J].
程琥 .
环球法律评论, 2018, 40 (02) :90-109
[2]   共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研究——基于某劳务平台型网站的调查分析 [J].
何勤 ;
邹雄 ;
李晓宇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7, (12) :148-155
[3]   共享经济的内涵、模式及创新监管的对策 [J].
李佳颖 .
经济体制改革, 2017, (06) :27-31
[4]   德国法中劳动关系的认定 [J].
王倩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9 (06) :39-48+130
[5]   分享经济演绎的三方协同机制:例证共享单车 [J].
秦铮 ;
王钦 .
改革, 2017, (05) :124-134
[7]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劳动合同法的修改 [J].
谢增毅 .
法学研究, 2017, 39 (02) :95-112
[8]   适应 渐进 灵活 为“非正规就业”人员织就社会保障网 [J].
毛丙波 .
人民论坛, 2017, (08) :64-65
[9]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以劳动保护为视角 [J].
徐新鹏 ;
高福霞 ;
张昕宇 .
理论导刊, 2016, (11) :64-67
[10]   共享发展、共同体认同与社会保障制度构建 [J].
朱恒鹏 ;
徐静婷 .
财贸经济, 2016, (10) :5-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