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黑色素的产生及美白浅析

被引:27
作者
王玉林 [1 ]
何锦风 [2 ]
王维民 [1 ]
董银卯 [3 ]
机构
[1]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
[3]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黑色素; 美白; 抑制黑色素;
D O I
10.13222/j.cnki.dc.2013.02.003
中图分类号
R758.4 [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综述了皮肤黑色素的产生机理及排泄途径和天然植物成分美白途径。皮肤美白主要有2种方式,即抑制黑色素合成酶的活性和促进黑色素排出。目前,皮肤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促进黑色素的吸收代谢这2种方式来达到美白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5+49 +4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天然产物的美白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J].
官兴丽 ;
罗理勇 ;
曾亮 .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32 (05) :432-435+439
[2]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J].
李娜 ;
鲁晓翔 .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 (07) :406-409
[3]   皮肤脱色剂的研究进展 [J].
胡秀丽 ;
邹明强 ;
崔霞 ;
韩博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8, (05) :397-400
[4]   皮肤美白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J].
谢琳娜 ;
郑敏 .
中外医疗, 2008, (09) :79-80
[5]   天然活性美白化妆品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J].
张建友 ;
方艳燕 ;
吴晓琴 ;
张英 .
精细化工, 2008, (01) :72-76
[6]   熊果苷对皮肤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J].
宋琦如 ;
李吴萍 ;
沈光祖 ;
金锡鹏 .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4, (05) :313-316
[7]   皮肤美白化妆品的进展 [J].
蔡呈芳 .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 (06) :386-387
[8]   皮肤美白剂进展 [J].
汪昌国 ;
金抒 ;
李华山 .
日用化学工业, 2002, (04) :56-60
[9]   美白剂的发展现状及其黑色素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 [J].
贾爱群 ;
孙洋 ;
王建新 .
日用化学工业, 2001, (01) :41-44
[10]   黑色素形成机理的新概念及复合美白剂的应用 [J].
江志洁 ;
朱育新 ;
吴奇英 ;
张凤翔 .
日用化学品科学, 1998, (0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