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22
作者
沈亚强 [1 ,2 ]
张晓可 [1 ,2 ]
赵伟华 [1 ,2 ]
王海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黄河; 河岸带植物; TWINSPAN; 影响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5 [地植物学(植物群落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作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河岸带植被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以及迁徙或扩散的廊道,并对非点源污染物有着缓冲和过滤作用。黄河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地带。但是,目前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如农业灌溉和干流拦河水利工程的兴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水文情势,对河岸带植被发育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黄河两岸的加固硬化进一步破坏了河岸带植物的生存环境。然而,过去对于黄河河岸带植被仅有对个别河段的调查。为了解目前黄河河岸带植被现状,于2008年4—6月及2008年9—10月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进行了两次系统调查,以期为黄河河岸带植被多样性的保护、河岸带的开发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共采集到木本和草本植物169种,隶属于37科124属。区系分析表明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空间分布方面,中游河段草本植物无论在种类数、密度、生物量上都较上游和下游河段丰富。TWINSPAN将植被划分为17个群落,论述了各群落的特征。环境分析表明,影响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年均径流量和平均最大流速。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Restoration strategies for river floodplains alonglarge lowland rivers in Europe. A. D Buijse,H Coops,M Staras, et al. Freshwater Biology . 2002
[2]   青海东部黄河上游谷地种子植物区系 [J].
吴玉虎 ;
吴瑞华 .
云南植物研究, 2006, (01) :1-12
[3]   黄河中游湿地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J].
上官铁梁 ;
宋伯为 ;
朱军 ;
张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1) :7-13
[4]  
Riparian landscapes. Malanson GP.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3
[5]   黄河中游(禹门口—桃花峪)河漫滩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J].
樊杰 ;
上官铁梁 ;
宋伯为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3, (04) :332-338
[6]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 [J].
吴征镒 ;
周浙昆 ;
李德铢 ;
彭华 ;
孙航 .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03) :245-257
[7]   流域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J].
尚宗波 ;
高琼 .
生态学报, 2001, (03) :468-473
[8]   长江三峡地区干流河岸植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J].
江明喜 ;
蔡庆华 .
水生生物学报, 2000, (05) :458-463
[9]  
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植被特征与功能研究[D]. 宋绪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10]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M]. 科学出版社 , 吴兆洪,秦仁昌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