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调水工程移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15
作者
魏晓燕
夏建新
吴燕红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调水工程;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补偿; 生态移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X-01 [环境保护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跨流域调水已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对水源区生态移民进行适当、合理的补偿,是实现持续、高效调水工程的保证,也是我国学术界和政府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补偿标准未能充分、客观地考虑移民的生态损失,因而不能提供合理、全面的补偿额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市为例,整体考虑移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核算的基础上,计算移民的生态补偿额度。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生态移民的人均生态补偿额度为1 148元/a。本案例有助于推进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研究,为研究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的生态移民补偿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18+222 +2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定量研究 [J].
王亮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1, (03) :272-275+280
[2]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盐城市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定量研究 [J].
杨志平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02) :261-264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外迁移民安置策略探析 [J].
段跃芳 ;
孙永平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32 (05) :15-18
[4]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定量分析 [J].
蔡海生 ;
肖复明 ;
张学玲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06) :623-627
[5]   湖北省2008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J].
李潇 .
科技创业月刊, 2010, 23 (05) :3-5
[6]   “8+1:对话绿色财富”共商国际旅游岛建设 [J].
聂矛 ;
孙晓东 .
绿色中国, 2010, (09) :80-87
[7]   基于水资源价值的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研究 [J].
李怀恩 ;
庞敏 ;
肖燕 ;
史淑娟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 (01) :149-154
[8]   水土保持补偿机制中存在问题及其建议与对策 [J].
张来章 ;
党维勤 ;
徐成 .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 (06) :184-188
[9]   机会成本法在确定生态补偿标准中的应用——以海南中部山区为例 [J].
李晓光 ;
苗鸿 ;
郑华 ;
欧阳志云 ;
肖燚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4875-4883
[10]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分析 [J].
史宇 ;
余新晓 ;
毕华兴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01) :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