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矮、荪”配套模式制种技术研究——Ⅱ、理想株型的定向培育

被引:1
作者
丁获蛟
刘正其
机构
[1] 湖南省桃江县农业局
[2] 湖南省桃江县农业局 桃江
[3] 桃江
关键词
“撒、矮、荪”模式制种技术包括3个配套环节,即:撒种、矮化栽培和再生制种。作者在第1报(见本刊1991年3期)中已论述了母本撒播的高产基础。1991年就运用综合栽培措施和生化调空手段塑造理想株型进行了试验。并报导其研究成果于后。;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1992.03.04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通过培育理想株型以克服母本撒播制种潜在的倒伏危机的技术途径。该文表述了3个主攻要素的集合:1.培育庞大、高活力的根系群,改善耕层土壤结构,提高稻株固着力。2.培育矮壮、竖立、紧凑型植株,保持良好的光合姿态,降低重心,提高稳定性能。3.应用生化调控手段,使之既解除包颈,又不使植株伸长超高。其技术途径可归纳为:起垄栽培、节水勘灌;适时、适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MET)、九二○(GA3)。它们之间促进与制约的交互作用,成功地实现了理想株型的塑造。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杂交稻本田期使用多效唑增产效果初探 [J].
沈付荣 ;
李鲁泉 ;
殷有宽 ;
姜福权 ;
於万新 .
杂交水稻, 1991, (04) :4-6
[2]   亚种间杂交水稻超亲株高的化学调控 [J].
粟贵武 ;
刘雪源 .
湖南农业科学, 1991, (02) :18-19
[3]   杂交稻制种喷施“九二○”增产机理及其衡量指标的探讨 [J].
田大成 ;
张素英 ;
秦春林 .
杂交水稻, 1990, (0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