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4CO2示踪测定林粮间作作物的光合特性

被引:1
作者
郭继善
郭利萍
洪德成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
关键词
林粮间作; 小麦; 示踪剂; 光合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4CO2作为示踪剂,研究7年生杨树与小麦间作时小麦的光合特性。随着林粮间作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变,间作小麦与大田小麦净光合效率差异增大,如灌浆期的间作小麦14CO2含量明显地低于同期大田小麦。小麦幼苗期喂饲14CO230分钟,植株内示踪碳至少可保持7周,而间作小麦14CO2含量大于大田小麦。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 [J].
刘晓鹰 ;
杨俊光 .
四川林业科技, 1986, (04) :66-71
[2]   FAO/IAEA联合处的生物技术协作项目概况 [J].
尤崇杓 .
核农学通报, 1984, (04) :5-10
[3]   农桐间作与作物产量 [J].
王广钦 ;
徐文波 ;
廖晓海 ;
金烈谊 ;
陶栋伟 ;
杜百长 ;
沈石英 ;
付汝良 ;
王广钦 ;
金烈谊 ;
沈石英 .
河南农学院学报, 1983, (01) :29-37
[4]  
核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陈子元等 主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