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的富集规律及成因探讨

被引:25
作者
裴捍华
梁树雄
宁联元
机构
[1]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2]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查院
[3] 山西省地勘局地质队 太原
[4] 榆次
[5] 运城
关键词
饮水型砷中毒; 砷富集; 地下水;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5.04.016
中图分类号
P641.3 [水文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主要富集在黄水河与桑干河的河间洼地及洪积-冲湖积平原的交接洼地,盆地中心的山阴一带是砷的主要富集区。垂向上,富集在2 0~2 0 0m承压孔隙水中。其中,2 0~40m及10 0~15 0m是主要富集段。盆地周边广布的太古界变质岩及中生界煤系地层是砷的原生物源,盆地内富含有机质的湖相沉积物为次生富砷介质,水化学还原环境是砷由沉积物向地下水中溶解的主要因素。断裂凹陷、低洼地形及细粒的含水介质是形成砷富集的有利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报告 [J].
张青喜 ;
赵亮怀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0, (06) :41-43
[2]   山西山阴、应县一带砷中毒区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J].
王敬华 ;
赵伦山 ;
吴悦斌 .
现代地质, 1998, (02) :3-5
[3]  
环境地球化学简明原理.[M].林炳营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