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品种改良过程库源特征的变化

被引:77
作者
黄育民
陈启锋
李义珍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
[2] 福建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水稻;品种改良;库源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10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观察了不同时期水稻主栽品种库源结构的演变,主要结果如下:(1)40多年来,福建省水稻品种经历了高秆品种、矮秆品种、杂交稻的演变,使稻谷产量提高55%;(2)随着品种的改良,水稻库容量增加63%.其中,20%依靠穗数的增加,80%依靠每穗粒数的增加,而粒重和结实率变化不大;(3)随着品种的改良,反映源强的干物质积累总量(W)增加40%.W的增加主要依靠叶面积指数(LAI)的扩大和生长日数(D)的延长,净同化率(NAR)却有所下降.但由于冠层叶片由披散型改变为直立型,阳光可透入群体深层,减少了NAR随LAI增大而降低的速率,显著增加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营养器官的贮藏量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从而提高经济系数,确保在更高产量水平上的库源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3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