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黑竹冲河五种优势摇蚊的周年生产量及营养基础分析

被引:5
作者
闫云君
李晓宇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武汉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产量; 黑竹冲河; 摇蚊; 营养基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68 [昆虫生态学和昆虫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其中主要优势摇蚊中粗腹摇蚊(Pentaneura sp.)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三代, 小摇蚊(Microtendipes sp.)和帕摇蚊(Pagastia sp.)为一年两代,刺突摇蚊(Chaetocladius sp.)为一年一代.粗腹摇蚊种群生物量和多度在一年中出现两次峰值,多足摇蚊则出现三次,小摇蚊在6月份达到最大峰值,刺突摇蚊在1月份达到最大峰值,帕摇蚊在10月份和次年1月份分别达到次峰值和主峰值.采用龄期频率法(instar-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鲜重)分别为:粗腹摇蚊,19.9233g/(m2·a),P/B为8.7;多足摇蚊,7.2177g/(m2·a),P/B为8.1;小摇蚊, 0.8996g/(m2·a),P/B为6.0;刺突摇蚊,3.2533 g/(m2·a),P/B为3.4;帕摇蚊,8.5132g/(m2·a),P/B为8.4.除粗腹摇蚊外,其它四种摇蚊的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所占比例均高于90%,对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77%-96%;粗腹摇蚊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达到14.73%,其对生产量的贡献率高达46.04%.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71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