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枞盆地井边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35
作者
张乐骏 [1 ,2 ]
周涛发 [1 ,3 ]
范裕 [1 ]
袁峰 [1 ]
马良 [1 ]
钱兵 [1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Ore Deposit(CODES),University of Tasmania
[3]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脉状铜矿床; 流体包裹体; Ar-Ar定年;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庐枞盆地; 找矿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一个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盆地内发育有多个不同规模的脉状铜矿床。目前对这些脉状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还较少。本文以盆地中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井边铜矿床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矿床中的安山斑岩次火山岩体和主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采用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Ar-Ar同位素定年,获得了安山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3.2±1.7Ma,石英流体包裹体Ar-Ar等时线年龄为133.3±8.3Ma,反等时线年龄为133.3±8.2Ma。这一结果与实际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内岩浆岩已有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完全吻合,因而井边铜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与盆地中砖桥旋回侵入岩浆活动有关。这一矿化事件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期(135~127Ma)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相对应,并对应于区域拉张的构造背景。通过本次研究工作,不仅为深入理解庐枞盆地内铜矿化的规律提供了资料,同时也为该区的下一步铜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729 / 27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