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覆岩变形与破坏的分布式光纤监测与分析

被引:66
作者
张丹 [1 ]
张平松 [2 ]
施斌 [1 ]
王宏宪 [1 ]
李长圣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覆岩变形与破坏; BOTDR; 分布式光纤传感; 应变; 垮落带; 导水裂缝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76 [矿山安全监测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提出了采用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煤层采动过程中覆岩变形与破坏的发育规律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以淮南矿区某工作面为例,介绍了监测孔的布置方式和传感光缆的安装方法,提出了采用钻孔安装技术将传感光缆植入到煤层顶板覆岩中,根据工作面回采进度,定期采集传感光缆的应变分布,分析了光缆的应变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得到了应变分布与地层的对应关系,发现应变分布是不均匀的,传感光缆的应变变化与覆岩模量呈反比,揭示了覆岩变形与破坏的发育规律。根据光缆的应变分布特征、传感光缆光损耗较大的点或者断点所处的层位,结合13-1煤覆岩的岩性组合,得到了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分别为12.5 m和40.0 m。
引用
收藏
页码:952 / 9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并行电法监测工作面“垮落带”岩层动态变化 [J].
吴荣新 ;
张卫 ;
张平松 .
煤炭学报, 2012, 37 (04) :571-577
[2]   岩层变形与破坏电法测试系统研究 [J].
张平松 ;
胡雄武 ;
吴荣新 .
岩土力学, 2012, 33 (03) :952-956
[3]   综放开采导水裂缝带的发育特征与最大高度计算 [J].
滕永海 .
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04) :118-120
[4]   考虑岩体碎胀效应的采场覆岩冒落规律分析 [J].
李连崇 ;
唐春安 ;
梁正召 .
岩土力学, 2010, 31 (11) :3537-3541
[5]   离层注浆条件下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的连续探测 [J].
王忠昶 ;
张文泉 ;
赵德深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07) :1094-1098
[6]   煤矿开采中的岩层应力分布与变形移动的DDA模拟 [J].
鞠杨 ;
左建平 ;
宋振铎 ;
田鹭璐 ;
周宏伟 .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02) :268-273
[7]   采场覆岩厚关键层破断与冒落规律分析 [J].
缪协兴 ;
陈荣华 ;
浦海 ;
钱鸣高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8) :1289-1295
[8]   岩层移动离层演化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J].
许家林 ;
钱鸣高 ;
金宏伟 .
岩土工程学报, 2004, (05) :632-636
[9]   BOTDR应变监测技术应用在大型基础工程健康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J].
施斌 ;
徐洪钟 ;
张丹 ;
丁勇 ;
崔何亮 ;
陈斌 ;
高俊启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3) :493-499
[10]   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J].
张丹 ;
施斌 ;
吴智深 ;
徐洪钟 ;
丁勇 ;
崔何亮 .
土木工程学报, 2003, (11) :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