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涡与急流对“04.9”川东暴雨影响的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55
作者
何光碧 [1 ]
陈静 [2 ]
李川 [2 ]
冯汉中 [1 ]
机构
[1]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低涡; 急流; 暴雨;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4年9月3日5日川东出现了大范围的强暴雨过程,本文分析了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特征和环流形势,并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本次暴雨进行了二重嵌套模拟,分析及模拟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与中尺度云团、高低空急流和对流层中低层涡旋活动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副热带高压活动和“桑达”台风活动相关。盆地涡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侧,而川东强降水发生在高空急流的南面、低涡东南侧与西南低空急流大风出口区之间。盆地正涡度维持有利于盆地上空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对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垂直上升运动是高低空急流和盆地涡联系的纽带,也是盆地涡动力驱动的结果。分析结果还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在暴雨出现前建立,暴雨和盆地涡同时出现,而暴雨、低空急流和盆地涡几乎同时减弱。高空急流在过程前和过程中是逐步加大,当高空急流出现剧减时,预示暴雨即将结束。
引用
收藏
页码:1012 / 102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高低空急流在云南大范围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共同特征 [J].
何华 ;
孙绩华 .
高原气象, 2004, (05) :629-634
[2]   一次华西秋季大暴雨的水汽分析 [J].
郁淑华 .
高原气象, 2004, (05) :689-696
[3]   2002年中国暴雨试验期间一次低涡切变上发生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J].
孙建华 ;
张小玲 ;
齐琳琳 ;
张高英 ;
赵思雄 ;
陶诗言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5) :675-691
[4]   2000年7月西南涡暴雨过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J].
姜勇强 ;
张维桓 ;
周祖刚 ;
张志华 .
高原气象, 2004, (01) :55-61
[5]   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作用的个例诊断 [J].
陈忠明 ;
闵文彬 ;
缪强 ;
何光碧 .
高原气象, 2004, (01) :75-80
[6]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 [J].
陈静 ;
矫梅燕 ;
李川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S1) :90-101
[7]   一η模式对“2002.10.18”四川盆地暴雨的预报及模拟试验 [J].
何光碧 .
高原气象, 2003, (S1) :119-125
[8]   低空急流在四川“9.18”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J].
陈静 ;
李川 ;
谌贵珣 .
气象, 2002, (08) :24-29
[9]   “9.18”川西北暴雨过程的数值预报与试验 [J].
何光碧 ;
肖玉华 ;
顾清源 .
气象, 2002, (08) :19-23
[10]   热带气旋与西南低涡相互作用的个例研究 Ⅰ.诊断分析 [J].
陈忠明 ;
黄福均 ;
何光碧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2, (03) :35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