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抑郁症及其对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被引:82
作者
徐虹
孙忠人
李丽萍
佟帅
王胜
华金双
机构
[1]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一疗科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
关键词
抑郁症/针灸疗法; 氢化可的松/血液;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液;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4.02.002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 :明确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探讨针刺抗抑郁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学机制。方法 :将 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针刺组针刺内关、太冲、三阴交等穴治疗4周 ,对照组口服帕氟西汀治疗 4周 ,在治疗前后分别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DST) ,并检测血浆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的浓度。结果 :针刺治疗抑郁症愈显率约 73% ,且不良反应小 ;两组血浆皮质醇和ACTH浓度 ,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而且其含量随临床症状的缓解趋于正常。结论 :针刺对抑郁症患者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HPA)轴的影响是状态依赖性的 ,即随着针刺疗效的出现 ,患者的HPA轴功能也逐步恢复正常。
引用
收藏
页码:6 / 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HPA轴功能与抑郁症 [J].
左玲俊 ;
徐俊冕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2) :112-113+109
[2]   ACTH激素分泌调节新进展 [J].
王子梅 .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1994, (04) :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