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附视频

被引:10
作者
施兆鸿
夏连军
王建钢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啨p埁de)); 催产; 孵化; 苗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1 [鱼类繁殖和越冬技术];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对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hus(Lac啨p埁de)]催产孵化和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从形态学方面对其近似种和易混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双棘黄姑鱼性腺发育至Ⅳ期经人工催产都能产卵受精 ,效应时间为20~40h。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26℃ ,适宜盐度为30~35,孵化率为80%~90%。在育苗水温27~29℃ ,盐度28~30,150万初孵仔鱼经20d培育 ,共育出全长1.4~2.3cm的稚鱼95.3万尾 ,育成率62.3% ;其中32.2万稚鱼分池继续培育至36天 ,育出全长3.1~5.2cm的幼鱼18.4万尾。本试验说明对双棘黄姑鱼进行人工催产孵化育苗 ,能够培育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种。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日本黄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苗种生产技术 [J].
王波 ;
张锡烈 ;
曲秀家 ;
阮树会 ;
曲永祺 .
海洋水产研究, 2002, (04) :13-19
[2]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试验 [J].
周仁杰 ;
林涛 .
台湾海峡, 2002, (01) :57-62
[3]   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 [J].
王涵生 ;
方琼珊 ;
郑乐云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1, (04) :307-312
[4]   鮸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实验生态 [J].
洪万树 ;
吴鼎勋 ;
单保党 ;
陈政宏 .
台湾海峡, 1999, (03) :320-324
[5]   鮸状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 [J].
吴鼎勋 ;
洪万树 ;
张其永 .
台湾海峡, 1998, (02) :149-155
[6]   鮸状黄姑鱼生物学及养殖 [J].
胡石柳 ;
张其永 .
福建水产, 1997, (04) :40-46
[7]   黄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J].
雷霁霖 ;
陈超 ;
徐延康 ;
史耀琨 ;
袁耀光 .
海洋科学, 1992, (06) :5-10
[8]  
中国石首鱼类分析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朱元鼎等著,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