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1999~2003年O157:H7大肠杆菌实验监测及其意义

被引:17
作者
陆美娟
胡万富
陶涛
虞勇
机构
[1]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
[2]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 安徽合肥
[3] 安徽合肥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 感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78 [病原细菌];
学科分类号
100103 ; 100705 ;
摘要
目的为了解我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病人(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方法对安徽省1999~2003年病人粪便进行O157H7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动物宿主O157H7大肠杆菌带菌状况调查及O157H7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群血清特异性O157H7溶血素抗体。结果家禽家畜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带菌率为10.45%、2.50%、0.14%、0.72%和0.31%;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O157H7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分离率分别为0.43%和4.75%;特异性O157H7溶血素IgG抗体总阳性率为25.87%;志贺样毒素、溶血素毒力基因检测有53.2%的EHEC O157H7菌株阳性。结论通过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监测,可以认为家禽家畜为O157H7的动物宿主,分离的O157H7大肠杆菌大部分携带毒力因子,染菌的家禽家畜是引起人群爆发流行的的重要传染源。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江苏省1999年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 [J].
倪大新 ;
汪华 ;
顾玲 ;
郭喜玲 ;
庄菱 ;
施平 ;
潘浩 ;
史智扬 ;
胡晓抒 ;
刘光中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02)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