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改革的制度创新研究——基于法、经济学与组织分析的视角

被引:2
作者
戴菊贵 [1 ]
王伟 [2 ]
机构
[1] 温州大学商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民间金融; 改革; 制度创新;
D O I
10.13891/j.cnki.mer.2015.07.012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民间金融已经逐渐从一种人格化交易转变为一种非人格化交易,导致传统制度对民间金融失去了有效的治理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在国内多个地区进行民间金融改革,以图探究新的治理机制。论文分析了民间金融制度创新的供需要求和创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因素,如文化观念等;利用法-经济学-组织范式的治理机制分析方法,对民间金融制度创新进行研究。作者认为,民间金融制度创新就是研究非人格化交易条件下民间金融的契约治理机制,并提出了民间金融制度创新需遵循公平、效率与激励三个基本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江苏民间金融风险及其形成机理 [J].
方先明 ;
孙利 ;
吴越洋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16 (03) :55-62+92
[2]  
民间借贷制度创新的思路和要点[J]. 岳彩申,袁林,陈蓉.经济法论丛. 2009(01)
[3]  
民间借贷监管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以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研究[J]. 岳彩申.经济法论坛. 2009(00)
[4]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与管制政策研究 [J].
吴少新 ;
王国红 .
财贸经济, 2007, (07) :30-34
[5]   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 [J].
王曙光 ;
邓一婷 .
金融研究, 2007, (06) :69-79
[6]   非正规金融契约治理的微观理论 [J].
卓凯 .
财经研究, 2006, (08) :112-123
[7]   我国农村金融结构与制度的二元分离与融合:经济发展视角的一个解释 [J].
张杰 ;
尚长风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 (05) :60-65
[8]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J].
林毅夫 ;
孙希芳 .
经济研究, 2005, (07) :35-44
[9]   双重准则规制下民间信用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 [J].
江曙霞 ;
张小博 .
金融研究, 2004, (11) :19-28
[10]   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 [J].
姜旭朝 ;
丁昌锋 .
金融研究, 2004, (08) :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