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其前肽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韩纪举
任道凌
李震
吴亚平
王增贤
陈彬
魏然
机构
[1] 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2] 泰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3] 荷兰乌德勒兹大学医学中心血液学系
[4] 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山东省泰安市
[5] 山东省泰安市
关键词
von Willebrand因子; 冠状动脉疾病; 肽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内皮细胞损伤而致的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前肽(vonWillebrandfactorpropeptide,vWF-pp)及成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在不同侧面反映内皮细胞的损伤。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前肽及成熟vWF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48例泰安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病程在一周内的急性冠心病患者,50例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年龄,性别与冠心病组一致的体检者,且标本无溶血,脂血者血浆vWF-pp,vWF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组vWF-pp水平为(1098.83±331.91)μg/L,与同年龄段对照人群vWF-pp水平(502.86±119.49)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冠心病组vWF水平为(21.25±13.72)mg/L,而对照人群vWF水平为(11.13±7.02)mg/L,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对冠心病组的相关性分析显示,vWF与vWF-pp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42,P=0.03)。结论:冠心病组患者血浆vWF-pp和vWF增高,且以vWF-pp增高更为明显。vWF-pp和vWF的同时检测对于尽早的发现或及时的处理急性冠脉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606 / 660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J].
彭夫松 ;
王本荣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4) :3366-3366
[2]   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J].
马铁柱 ;
万琪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3) :1875-1876
[3]   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浆第八辅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刘铁迎 ;
高鑫 ;
江孙芳 ;
孙璇 ;
周庭川 ;
姚君厘 ;
余丹青 ;
雪怡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9) :1298-1299
[4]   分子标志物在诊断血栓前状态的意义 [J].
王鸿利 ;
宋善俊 .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1995, (02)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