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抗心肌缺血机制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4
作者
吴红金
郭欢
谢芳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关键词
针刺; 心肌缺血; 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冠心病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心肌缺血,针刺抗心肌缺血涉及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变化,就针刺抗心肌缺血的机制研究加以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电针刺激和缺血预处理对猪心脏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功能的保护 [J].
王祥瑞 ;
陈长志 ;
周嘉 ;
郁勤燕 ;
杭燕南 ;
孙大全 .
中国针灸, 2001, (12) :35-37
[2]   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区肌原纤维、线粒体和血小板的影响 [J].
罗明富 ;
王平 ;
刘俊岭 ;
王志英 ;
陈淑萍 .
针刺研究, 2001, (02) :119-121
[3]   内阿片肽在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影响中的作用 [J].
陈东风 ;
李伊为 ;
黎晖 ;
周健洪 ;
沈逸萍 .
上海针灸杂志, 2000, (03) :36-38
[4]   针刺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调整的临床研究 [J].
李雪苓 .
中国针灸, 1999, (04) :35-37+4
[5]   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物质调整作用的临床研究 [J].
李雪苓 .
中国针灸, 1997, (11) :645-646+704
[6]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J].
刘金兰,张振莉,刘俊岭,陈淑萍 .
中国针灸, 1997, (10) :604-605+641
[7]   延髓腹外侧区在电针改善急性缺血心肌跨膜电位的作用初探 [J].
黄娥梅,刘又香,王亚文,胡平,阎圣秀,孙国杰,吴绪平 .
湖北中医杂志, 1996, (01) :34-35
[8]   冠心病患者针刺前后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观察 [J].
张霞,周小青,肖苏红,袁宜勤,刘建新 .
新中医, 1995, (07) :60-61
[9]   胸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电针治疗急性心肌缺血效应的影响 [J].
刘俊岭 ;
韩振京 ;
曹庆淑 ;
陈淑萍 .
针刺研究, 1995, (02) :28-32
[10]   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在体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 [J].
黄娥梅 ;
吴绪平 ;
王亚文 ;
刘又香 ;
胡平 ;
闫圣秀 .
针刺研究, 1995, (02)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