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PR新方法建立草地产量增长模型及生态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9
作者
李建龙
蒋平
朱明
宋子健
赵德华
机构
[1]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
[2]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PPR方法; 天山草地; 建立PPR模型; 产量成因机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5 [草原经营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利用新型的投影寻踪回归 ( PPR)统计方法 ,对新疆天山北坡蒿属荒漠草地上观测的 3a草地产量和其它 6个相关生态因子数据 ,进行了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和 PPR分析 ,建立了 PPR新型牧草增长模型 ,并进而做了产量生态成因机理分析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般年份下 ,干草产量在不同年代不同季节均随降水量的分配状况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产量分配呈现双峰模式 ;在降水量、积温和光照时数 3个影响产量形成和高低的生态因子中 ,尤以降水量影响最明显 ,是主导生态因子 ,但牧草生长发育状况和增长类型则是水热因子、质地、牧草生态习性和种类组成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建立草地产量增长模型和成因机理分析过程中 ,充分运用 PPR统计方法成功地克服了非正态非线性高维数据点稀疏所造成的“维数祸根”和自动排除了无关因子及人为因素的干扰 ,提高了建模的精度和效能 ,并给出各自变量因子对建模贡献率大小的效果 ,科学地揭示了用其它多元回归统计方法 ,所难以发现的数据内在的结构特征和规律性。进而 ,运用建立的PPR模型 ,较好地估测和拟合实测产量值 ,使模型估产精度达 90 %以上 ,并通过了效果检验和给出了贡献率统计分析。在6个自变量因子中 ,对牧草产量增长量贡献值最大的是生长时期 ( T) ,其次为土壤含水量 ( SW
引用
收藏
页码:973 / 9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新型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天山北坡天然草地类型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尚新刚 ;
王建华 ;
李建龙 .
中国草地, 2001, (06) :17-21+45
[2]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 [J].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苗鸿 .
生态学报, 2000, (01) :10-13
[3]   中国生态地域划分的若干问题 [J].
杨勤业 ;
李双成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
[4]   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研究 [J].
张新时 ;
周广胜 ;
高琼 ;
倪健 ;
唐海萍 .
地学前缘, 1997, (Z1) :141-148
[5]  
Grassland simulation model. Innis G S. Ecological Studies . 1978
[6]  
Primary production and abiotic control in forests, grassland, and desert ecosystems in the United Stated. Webb W L and Lauenroth W K,et al. Ecology . 1993
[7]  
Perspectives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French N R. Ecological Studies . 1979
[8]   东北羊草草原产草量动态的观测 [J].
祝廷成 ;
杨殿臣 ;
景鼎五 ;
叶居新 .
中国农业科学, 1964, (03) :49-50
[9]   紫泥泉种羊场冬、春秋草场产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J].
许鹏 ;
廖世俊 ;
石定燧 ;
季正春 ;
龙鑫森 .
中国畜牧杂志, 1980, (01) :42-44+27
[10]   天山北坡低山草地类型复合体结构与成因分析 [J].
许鹏,胡锋铎 .
草业学报, 1994, (0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