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家与个体自由原则

被引:51
作者
张龑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自由; 家; 现代性; 成人中心; 扬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由与家之争构成我国独有的现代性问题。然而,家价值虽一直受到我国法律保护,却处于个体自由价值的遮蔽之下。本文尝试揭示我国法律所保护的家价值,并重构其与个体自由的关系。从理论上看,西方观念通常认为家始于婚姻合意,而恰当的家观念应在于,人从家而生,自由对应的只是成年阶段,而家涵盖了人生命的完整阶段,是对自由否定之否定的扬弃。如果说从自由出发的现代法治只是一种权力与权利的对峙结构,那么从家观察,法治还内涵一个守护生命成长与衰微的存在结构,它包括家庭自治、父爱主义、生存保障等等。家与个体自由因而是包容而又竞争的关系,法律秩序构建应以家价值为参照系,而非以个体自由为圭臬。
引用
收藏
页码:699 / 71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   中国家庭资本主义化的号角 [J].
赵晓力 .
文化纵横, 2011, (01) :31-34
[3]   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 [J].
李猛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5) :1-30+243
[4]   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 [J].
孙笑侠 ;
郭春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1) :47-58+206
[5]   对峙——从行政诉讼看中国的宪政出路 [J].
陈端洪 .
中外法学, 1995, (04) :1-9
[6]  
论法学思维的三种模式[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德) 施密特, 2012
[7]  
科学的馈赠[M]. 法律出版社 , (美) 伯科威茨 (Berkowitz, 2011
[8]  
共同体与社会[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德) 滕尼斯, 2010
[9]  
金融的逻辑[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陈志武, 2009
[10]  
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M]. 人民出版社 , 刘素民,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