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高山草甸下垫面夏季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
被引:15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辉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
关键词:
高山草甸下垫面;
微气象;
湍流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东坡理塘站2007年6~8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东坡草甸下垫面夏季近地层气象要素和湍流通量日变化特征,并用涡动相关法估算地面的曳力系数。结果表明:水平风速、动量通量、摩擦速度等均在下午最大,早晨最小。二氧化碳浓度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特征,比湿的最大值出现在早晨。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各分量最高值出现在中午,最低值出现在早晨。地表反照率表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U"型分布,日平均值为0.164。夏季地面热源强度在白天午后表现为强的热源,在夜里表现为弱的冷、热源交替出现。夏季近地层地气热量交换中,感热输送作用小,潜热输送占主要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003 / 10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紫外辐射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J].
李英年
;
赵亮
;
徐世晓
;
杜明远
;
王勤学
;
赵新全
.
干旱区研究 ,
2008, (02)
:266-272

李英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赵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徐世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勤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赵新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2]
青海海北高寒湿地近地层大气CO浓度的变化特征
[J].
李英年
;
徐世晓
;
赵亮
;
张法伟
;
赵新全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06)
:108-113

李英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法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赵新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3]
青藏高原北部光合有效辐射的观测研究
[J].
李韧
;
季国良
;
杨文
;
赵林
;
丁永建
;
沈志宝
.
太阳能学报,
2007, (03)
:241-24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杨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赵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志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4]
藏北高原地表反照率的初步研究
[J].
李英
;
胡泽勇
.
高原气象,
2006, (06)
:1034-1041

李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研究进展
[J].
徐祥德
;
陈联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756-772

徐祥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6]
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研究——GAME/Tibet与CAMP/Tibet研究进展
[J].
马耀明
;
姚檀栋
;
王介民
.
高原气象 ,
2006, (02)
:344-35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NWC-ALIEX)及其研究进展
[J].
张强
;
黄荣辉
;
王胜
;
卫国安
;
曹晓彦
;
侯旭宏
;
吕世华
;
胡泽勇
;
马耀明
;
韦志刚
;
聂彦将
;
高洪春
;
高红梅
;
阎宇平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427-441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卫国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曹晓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侯旭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吕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韦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聂彦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高洪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高红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阎宇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8]
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近地层能量输送与微气象特征
[J].
钱泽雨
;
胡泽勇
;
杜萍
;
张艳武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1)
:43-48

钱泽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胡泽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艳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9]
青藏高原西部的地面热源强度及地面热量平衡
[J].
李国平
;
段廷扬
;
吴贵芬
.
地理科学,
2003, (01)
:13-18

李国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系

段廷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系

吴贵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系
[10]
青藏高原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
[J].
李国平
;
赵邦杰
;
卢敬华
.
气象学报,
2002, (01)
:60-67

李国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赵邦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卢敬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