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草甸下垫面夏季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

被引:15
作者
李跃清 [1 ]
刘辉志 [2 ]
冯健武 [2 ,3 ]
赵兴炳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高山草甸下垫面; 微气象; 湍流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东坡理塘站2007年6~8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东坡草甸下垫面夏季近地层气象要素和湍流通量日变化特征,并用涡动相关法估算地面的曳力系数。结果表明:水平风速、动量通量、摩擦速度等均在下午最大,早晨最小。二氧化碳浓度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特征,比湿的最大值出现在早晨。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各分量最高值出现在中午,最低值出现在早晨。地表反照率表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U"型分布,日平均值为0.164。夏季地面热源强度在白天午后表现为强的热源,在夜里表现为弱的冷、热源交替出现。夏季近地层地气热量交换中,感热输送作用小,潜热输送占主要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003 / 10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分析与动力学研究.[M].周明煜等著;.气象出版社.2000,
[12]  
青藏高原气象学进展.[M].章基嘉等编写;.科学出版社.1988,
[13]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14]   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植物生长期的光合有效辐射特征 [J].
李英年 ;
周华坤 .
高原气象, 2002, (01) :90-95
[15]   藏北高原草甸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 [J].
马耀明 ;
塚本修 ;
吴晓鸣 ;
玉川一郎 ;
王介民 ;
石川裕彦 ;
胡泽勇 ;
高洪春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5) :715-722
[16]   紫外辐射增加对人类疾病影响的研究 [J].
郑有飞 ;
钱晶 .
气象科技, 1999, (02) :11-14
[17]   藏北高原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 [J].
江灏 ;
季国良 ;
师生波 ;
贲桂英 ;
韩发 .
太阳能学报, 1998, (01) :8-13
[18]   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侯学计算 [J].
周允华,项月琴,栾禄凯 .
气象学报, 1996, (04) :447-455
[19]   青海高原大气O及紫外辐射UV-B观测结果的初步分析 [J].
郭松 ;
周秀骥 ;
张晓春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01) :50-53